投稿指南
一、来稿必须是作者独立取得的原创性学术研究成果,来稿的文字复制比(相似度或重复率)必须低于用稿标准,引用部分文字的要在参考文献中注明;署名和作者单位无误,未曾以任何形式用任何文种在国内外公开发表过;未一稿多投。 二、来稿除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之外,不侵犯任何版权或损害第三方的任何其他权利。如果20天后未收到本刊的录用通知,可自行处理(双方另有约定的除外)。 三、来稿经审阅通过,编辑部会将修改意见反馈给您,您应在收到通知7天内提交修改稿。作者享有引用和复制该文的权利及著作权法的其它权利。 四、一般来说,4500字(电脑WORD统计,图表另计)以下的文章,不能说清问题,很难保证学术质量,本刊恕不受理。 五、论文格式及要素:标题、作者、工作单位全称(院系处室)、摘要、关键词、正文、注释、参考文献(遵从国家标准:GB\T7714-2005,点击查看参考文献格式示例)、作者简介(100字内)、联系方式(通信地址、邮编、电话、电子信箱)。 六、处理流程:(1) 通过电子邮件将稿件发到我刊唯一投稿信箱(2)我刊初审周期为2-3个工作日,请在投稿3天后查看您的邮箱,收阅我们的审稿回复或用稿通知;若30天内没有收到我们的回复,稿件可自行处理。(3)按用稿通知上的要求办理相关手续后,稿件将进入出版程序。(4) 杂志出刊后,我们会按照您提供的地址免费奉寄样刊。 七、凡向文教资料杂志社投稿者均被视为接受如下声明:(1)稿件必须是作者本人独立完成的,属原创作品(包括翻译),杜绝抄袭行为,严禁学术腐败现象,严格学术不端检测,如发现系抄袭作品并由此引起的一切责任均由作者本人承担,本刊不承担任何民事连带责任。(2)本刊发表的所有文章,除另有说明外,只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刊观点。由此引发的任何纠纷和争议本刊不受任何牵连。(3)本刊拥有自主编辑权,但仅限于不违背作者原意的技术性调整。如必须进行重大改动的,编辑部有义务告知作者,或由作者授权编辑修改,或提出意见由作者自己修改。(4)作品在《文教资料》发表后,作者同意其电子版同时发布在文教资料杂志社官方网上。(5)作者同意将其拥有的对其论文的汇编权、翻译权、印刷版和电子版的复制权、网络传播权、发行权等权利在世界范围内无限期转让给《文教资料》杂志社。本刊在与国内外文献数据库或检索系统进行交流合作时,不再征询作者意见,并且不再支付稿酬。 九、特别欢迎用电子文档投稿,或邮寄编辑部,勿邮寄私人,以免延误稿件处理时间。

理想与现实:中唐文学家对农业经济的关注:以韩(5)

来源:农业经济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0-11-17 13:30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4](卷47《才识兼茂明于体用科策一道》,P989)这些措施环环紧扣,修政教了,战乱就不会出现,军需就不要转运,就没有必要从老百姓头上来征发徭役。他

[4](卷47《才识兼茂明于体用科策一道》,P989)这些措施环环紧扣,修政教了,战乱就不会出现,军需就不要转运,就没有必要从老百姓头上来征发徭役。他还多次提出要恢复租庸调制。在抨击两税法加重了农民负担的同时,他想出的积极措施是回到租庸调制上去。他认为“夫赋敛之本者,量桑地以出租,计夫家以出庸。租庸者,谷帛而已”,两税法征税要铜钱明显是有违收税的本意。政府如果能够“量夫家之桑地,计谷帛为租庸,以石斗登降为差,以匹丈多少为等,但书估价,并免税钱,则任土之利载兴,易货之弊自革”[4](卷63《策林二?十九息游惰》,P1312)。此外他还认为百姓占有土地要平均:“不均不平,则地虽广,人虽多,徒有贵之名,而无富之实。”他十分怀念古人的井田制,认为这种美好的制度使得“生业相固,食力相济。其出财征也,不待徵书而已平矣;其起军役也,不待料人而已均矣。然后天子可以称万乘之贵、四海之富也”。当然井田制是无法恢复的,但人们仍可以“斟酌时宜,参详古制。大抵人稀土旷者,且修其阡陌;户繁乡狭者,则复以井田……如此,则庶乎人无浮心,地无遗力,财产丰足,赋役平均,市利归于农,失业著于地者矣 ” [4](卷64《策林二?五十二议井田阡陌》,P1350-1351)。

与韩愈、白居易看法不同,元稹并不认为重税的主要原因是两税法。他认为两税法没有造成钱重物轻,使农民变相加重了征税额。他指出两税法本身并没有过错,“量出以为入、定额以给资”使得“天下赋税一法”,“厚薄一概”,因而是没有问题的。那么造成农业经济贫困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元稹说:“黎庶之重困,不在于赋税之暗加,患在于剥夺之不已。钱货之轻重,不在于议论之不当,患在于法令之不行。”农民重困的原因在于地方官员的无穷剥夺。怎样改变这种情况使农民的赋税减轻,元稹说:“诚能禁藩镇大臣不时之献,罢度支转运别进之名,绝赂遗之私,节侈靡之俗,峻风宪之举,深赃罪之刑,精核考课之条,慎选字人之长,若此,则不减税而人安,不改法而人理矣 。” [5](卷34《钱货议状》,P394-395)不过元稹对两税法征收现钱也是有看法的,他认为天下州县如不出产布帛丝绵的,应该允许能用谷物等可在当地交易流通的重要产品作为两税折纳,折纳时官府不得抬高价格。如果老百姓情愿输纳现钱,也应该同意他们这样做,如此就能“上无抑配之名,下有乐输之利,以兹析中,实谓得宜。” [5](卷36《中书省议赋税及铸钱等状》,P414)

元稹曾为穆宗起草《长庆元年册尊号赦》,并向全国颁布,内中流露出了他在农民问题上的一些重要思想:“爱人本于省赋,虽在必轻;国用出于地财,又安可阙……宜委所在长吏,审详垦田并亲见定数,均输税赋,兼济公私。每定税讫,所增加赋申奏。其诸道定户,宜委观察使刺史必加审实,务使均平,京兆府亦宜准此。其百司职田在京畿诸县者,访闻本地,多被所由侵隐,抑令贫户佃食蒿荒。百姓流亡,半在于此。宜委京兆府勘会均配,务使公平。”[6](卷10,P55)农民贫困与不能“均输税赋”有关,而不能“均输税赋”与农民占有土地多寡密切相连。安史之乱后,均田制彻底遭到破坏。至穆宗长庆年间,土地的变化使政府的田籍记录早已与实际情况不相符合,根据田亩征收赋税已名不符实。白居易等一些士大夫认为要解决这种情况应该实行井田制,但元稹认为要解决土地问题主要对土地数量进行重新核定,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做到均平赋税。长庆二年,元稹罢相后出任同州刺史,他遂在同州进行了核定土地的尝试性改革。长庆三年,他让同州百姓根据自己占有土地的实际数量据实上报,基层的里正、书手据上报数字重新核定,州府再根据上报的土地数量,将两税额度平均分摊,统一收税标准,这样,贫富强弱的赋税才真正做到了按亩征纳。这一元稹自称为“量事配率,自此亦冀均平”的 “均田”的行动[5](卷33《同州奏均田奖》,P435-437),并不是对土地重新分配 ,而是核定土地的田亩数量,为征收两税提供依据,其主要作用是弥补两税征收过程中出现的一些弊病,目的是为了缓和农民经济的贫困状态,总的来看,这一做法是比较切实可行的。

从上面三位文学家提出的解决农民经济贫困的具体方法来看,是各有侧重的。韩愈认为只要改变征税交钱,在物土贡,情况就会发生好转;白居易认为政府要修政教和节用,就能减省徭役总量,如果恢复了租庸调和井田就能均平赋税;元稹认为要严格征税制度,要任土之宜,应该核定土地数量,根据税额平均分摊。相比较而言,元稹的思想较为丰富和深刻。

文章来源:《农业经济》 网址: http://www.nyjjzzs.cn/qikandaodu/2020/1117/1173.html



上一篇:农业农村部推出农村创业创新五大典型模式
下一篇:论宋代经济对田园诗的影响

农业经济投稿 | 农业经济编辑部| 农业经济版面费 | 农业经济论文发表 | 农业经济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农业经济》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