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指南
一、来稿必须是作者独立取得的原创性学术研究成果,来稿的文字复制比(相似度或重复率)必须低于用稿标准,引用部分文字的要在参考文献中注明;署名和作者单位无误,未曾以任何形式用任何文种在国内外公开发表过;未一稿多投。 二、来稿除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之外,不侵犯任何版权或损害第三方的任何其他权利。如果20天后未收到本刊的录用通知,可自行处理(双方另有约定的除外)。 三、来稿经审阅通过,编辑部会将修改意见反馈给您,您应在收到通知7天内提交修改稿。作者享有引用和复制该文的权利及著作权法的其它权利。 四、一般来说,4500字(电脑WORD统计,图表另计)以下的文章,不能说清问题,很难保证学术质量,本刊恕不受理。 五、论文格式及要素:标题、作者、工作单位全称(院系处室)、摘要、关键词、正文、注释、参考文献(遵从国家标准:GB\T7714-2005,点击查看参考文献格式示例)、作者简介(100字内)、联系方式(通信地址、邮编、电话、电子信箱)。 六、处理流程:(1) 通过电子邮件将稿件发到我刊唯一投稿信箱(2)我刊初审周期为2-3个工作日,请在投稿3天后查看您的邮箱,收阅我们的审稿回复或用稿通知;若30天内没有收到我们的回复,稿件可自行处理。(3)按用稿通知上的要求办理相关手续后,稿件将进入出版程序。(4) 杂志出刊后,我们会按照您提供的地址免费奉寄样刊。 七、凡向文教资料杂志社投稿者均被视为接受如下声明:(1)稿件必须是作者本人独立完成的,属原创作品(包括翻译),杜绝抄袭行为,严禁学术腐败现象,严格学术不端检测,如发现系抄袭作品并由此引起的一切责任均由作者本人承担,本刊不承担任何民事连带责任。(2)本刊发表的所有文章,除另有说明外,只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刊观点。由此引发的任何纠纷和争议本刊不受任何牵连。(3)本刊拥有自主编辑权,但仅限于不违背作者原意的技术性调整。如必须进行重大改动的,编辑部有义务告知作者,或由作者授权编辑修改,或提出意见由作者自己修改。(4)作品在《文教资料》发表后,作者同意其电子版同时发布在文教资料杂志社官方网上。(5)作者同意将其拥有的对其论文的汇编权、翻译权、印刷版和电子版的复制权、网络传播权、发行权等权利在世界范围内无限期转让给《文教资料》杂志社。本刊在与国内外文献数据库或检索系统进行交流合作时,不再征询作者意见,并且不再支付稿酬。 九、特别欢迎用电子文档投稿,或邮寄编辑部,勿邮寄私人,以免延误稿件处理时间。

创业青年王永源推广新型农业发展模式助农户增

来源:农业经济 【在线投稿】 栏目:综合新闻 时间:2020-08-04 17:50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王永源(左)传授先进种植技术助农民增收。记者 池远 摄 福州日报记者 林瑞琪 实习生 张玲颖 到 闽清 县三溪乡跟进“微农学堂”建设进展,赴南平了解当地南瓜种植采收情况……自从

王永源(左)传授先进种植技术助农民增收。记者 池远 摄

福州日报记者 林瑞琪 实习生 张玲颖

闽清县三溪乡跟进“微农学堂”建设进展,赴南平了解当地南瓜种植采收情况……自从创立推广“微农经济”以来,各地奔走,指导种植技术、传授管理经验,已成为闽清白中镇源凤农场负责人王永源工作的“新常态”。

据介绍,“微农经济”是通过小农户、适度规模的农场等抱团发展,实现优质单品组织化、标准化生产,有机对接中高端市场的农业运营模式。在王永源努力下,目前,这样的“微农模式”正在全市、全省范围内逐步推广,并延伸到泉州、南平、宁德等地,为农户们点燃增收致富的希望。

这些天,在“微农经济”发源地白中源凤农场,作为最早一批“尝鲜”这一农业模式的农户,陈赛连正在筹备10多天后新一季的玉米播种,有空时也在农场做一些零工。“今年上半年,2亩多的玉米刚刚采收,赚了三四千元。”陈赛连说,如今女儿女婿在福州有了工作,她就在家中忙活着两亩田,日子越过越好。

陈赛连一家是白中镇田中村的建档立卡贫困户。过去,一家全靠她丈夫在外打工赚钱养家。前些年因为一场事故,她丈夫四级伤残,失去劳动力,家庭陷入困境。

经过当地扶贫干部“牵线”,2016年,陈赛连加入源凤农场,在农场打零工增收。这一过程中,在王永源的指导下,她慢慢积累起南瓜、玉米等作物种植经验。“微农经济”开始试行推广后,她抱着试一试的心态加入其中。

“农场的订单优先分配给我们贫困户,还有专业人员全程指导,种好之后也不愁销路!”承包土地种植南瓜后,陈赛连头一年就尝到甜头,“第一季南瓜采收后增收6000多元,比脱贫前我们全家一年的收入还多”。

先吸收贫困户到农场就业,然后引导其学习生产技能,再以“公司+农户”形式,把农场订单优先分配给贫困户生产,贫困户可在农场承包土地,也可自己开办农场,“微农经济”推行之初,这样的“三步走”模式累计带动了闽清10余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增收致富。

“单凭我们一家农场,带动农户的能力还是有限。”为进一步壮大“微农”的“燎原之势”,2018年以来,王永源积极探索新型农业社会化乡村振兴服务体系,构建起“组织+工作站+示范基地+新农人+微农”的新模式。

在三溪乡,源凤农场与当地农业企业合作,带动农户发展玉米种植,并将当地一所小学改建为教育研学基地,打造“微农学堂”培养新农人,发展观光农业;在下祝乡,曾借助源凤农场资源试水“微农模式”的“90后”新农人,将这套模式“搬”到了当地,带动10余户微农种植南瓜,由他全程“陪护”,解决农户种植中的大小问题;在云龙乡,以市县妇联“姐妹乡伴”项目为依托,王永源带动际上村13户种植示范户试种甜糯玉米,并在全市5个县区成立服务站推广……“微农经济”正遍地开花。

今年6月,云龙际上村传来好消息:首批13户种植示范户试种8亩甜糯玉米大丰收,不仅带动农户增收2万多元,还为村集体经济增加了2380元的收入。“看到这样的成效大家积极性非常高,很多农户已经向我报名参与下一轮的试种了。”村支书黄新院说。

“结合不同地区不同特点,我们不断完善服务体系,这样一来,不仅能克服在不同地区的语言、人才流动等难题,还能更好融入当地产业,发展出农产品加工业、旅游观光等相关产业。”王永源表示,目前已布局的各地“微农经济”发展模式正日趋完善,未来也将继续推广这一模式,为农户提供更贴心、专业的服务,带动更多农户走上致富路。

来源:福州新闻网

文章来源:《农业经济》 网址: http://www.nyjjzzs.cn/zonghexinwen/2020/0804/560.html



上一篇:清徐出招提高病虫防控能力旨在降低农业生产成
下一篇:抓住产业“牛鼻子”破解农业经济发展难题

农业经济投稿 | 农业经济编辑部| 农业经济版面费 | 农业经济论文发表 | 农业经济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农业经济》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