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指南
一、来稿必须是作者独立取得的原创性学术研究成果,来稿的文字复制比(相似度或重复率)必须低于用稿标准,引用部分文字的要在参考文献中注明;署名和作者单位无误,未曾以任何形式用任何文种在国内外公开发表过;未一稿多投。 二、来稿除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之外,不侵犯任何版权或损害第三方的任何其他权利。如果20天后未收到本刊的录用通知,可自行处理(双方另有约定的除外)。 三、来稿经审阅通过,编辑部会将修改意见反馈给您,您应在收到通知7天内提交修改稿。作者享有引用和复制该文的权利及著作权法的其它权利。 四、一般来说,4500字(电脑WORD统计,图表另计)以下的文章,不能说清问题,很难保证学术质量,本刊恕不受理。 五、论文格式及要素:标题、作者、工作单位全称(院系处室)、摘要、关键词、正文、注释、参考文献(遵从国家标准:GB\T7714-2005,点击查看参考文献格式示例)、作者简介(100字内)、联系方式(通信地址、邮编、电话、电子信箱)。 六、处理流程:(1) 通过电子邮件将稿件发到我刊唯一投稿信箱(2)我刊初审周期为2-3个工作日,请在投稿3天后查看您的邮箱,收阅我们的审稿回复或用稿通知;若30天内没有收到我们的回复,稿件可自行处理。(3)按用稿通知上的要求办理相关手续后,稿件将进入出版程序。(4) 杂志出刊后,我们会按照您提供的地址免费奉寄样刊。 七、凡向文教资料杂志社投稿者均被视为接受如下声明:(1)稿件必须是作者本人独立完成的,属原创作品(包括翻译),杜绝抄袭行为,严禁学术腐败现象,严格学术不端检测,如发现系抄袭作品并由此引起的一切责任均由作者本人承担,本刊不承担任何民事连带责任。(2)本刊发表的所有文章,除另有说明外,只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刊观点。由此引发的任何纠纷和争议本刊不受任何牵连。(3)本刊拥有自主编辑权,但仅限于不违背作者原意的技术性调整。如必须进行重大改动的,编辑部有义务告知作者,或由作者授权编辑修改,或提出意见由作者自己修改。(4)作品在《文教资料》发表后,作者同意其电子版同时发布在文教资料杂志社官方网上。(5)作者同意将其拥有的对其论文的汇编权、翻译权、印刷版和电子版的复制权、网络传播权、发行权等权利在世界范围内无限期转让给《文教资料》杂志社。本刊在与国内外文献数据库或检索系统进行交流合作时,不再征询作者意见,并且不再支付稿酬。 九、特别欢迎用电子文档投稿,或邮寄编辑部,勿邮寄私人,以免延误稿件处理时间。

“互联网+”模式在农业经济发展运行中的探索

来源:农业经济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0-12-29 13:35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2015年3月5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制定‘互联网+’行动计划,推动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与现代制造业结合,促进电子商务、工业互联网和互

2015年3月5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制定‘互联网+’行动计划,推动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与现代制造业结合,促进电子商务、工业互联网和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引导互联网企业拓展国际市场。” 随后在同年7月,国务院发布了“国务院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这表明如果说过去的互联网是一种日常生活的必备工具,是和电子技术、通讯技术等一样的技术应用,则今年随着报告和指导意见的提出,名称变为“互联网+”的行动计划已经上升到了国家战略高度。尽管这仅仅是一个“+”符号的改变,但是它表明了“互联网+”已成为了一种社会变革和发展的引擎,而不再限于一种工具。 针对以上大环境,本文通过界定、梳理“互联网+”的定义和发展进程,进而探寻在“互联网+”时代,传统农业经济该如何适应新形势下的“互联网+”的转型发展,以便迎接传统农业的行业变革。 1 “互联网+”的提出、发展和基本概念的形成 从八十年代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历了个人电脑的普及,无纸化办公的发展,随后在跨世纪的2000年前后又逐步过渡到了pc机互相串联,Email网络沟通的互联网时代。近五年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和发展,再次过渡到了移动互联网爆发增长的阶段。通过互联网发展的历史数据可以看出,过去35年中PC和互联网阶段大约在线也就20 亿台设备,而移动互联网在短短5年就使这个数字飙升至60 亿。未来五到十年内,随着“互联网+”行动的提出和实施,以及信息技术的几何级数增长,将有怎样的巨变很难预测。 国内“互联网+”理念最早由腾讯CEO马化腾于2013年11月提出:“互联网+一个传统行业”,其实是代表了一种能力,或者是一种外在资源和环境,以及对这个行业的一种提升。”随后在2013年底的腾讯大会上,马化腾再次系统地阐述了自己对互联网与传统产业关系的看法:“‘+’是什么?”马化腾解释说,“‘互联网+’战略就是利用互联网的平台,利用信息通信技术,把互联网和包括传统行业在内的各行各业结合起来,在新的领域创造一种新的生态。”这可以认为是“互联网+”概念的最初表述。 从经济和技术理论的角度来分析,英国演化经济学家卡萝塔·佩蕾丝曾认为,每一次大的技术革命都形成了与其相适应的“技术—经济”范式。这个过程会经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新兴产业的兴起和新基础设施的广泛安装;第二个阶段是各行各业应用的蓬勃发展和收获(每个阶段各20~30年)。通过经济学家的表述可知,“互联网+”也是由技术革命正在逐步形成的“技术—经济”范式。在未来5年,随着物联网、大数据时代等技术变革的到来,“互联网+”会形成新的“技术—经济”模式,创造新兴的经济行业模式,将为社会带来庞大创业机会。套用一个网络流传的笑话来更通俗形象的表述就是“百度干了广告的事,淘宝干了超市的事,阿里巴巴干了批发市场的事,微博干了媒体的事,微信干了通讯的事,不是外行干掉内行,是趋势干掉规模!”这可认为是“互联网+”引导的不同行业的革命。 基于以上简单的经济理论和互联网技术历史的分析,可探索性地对“互联网+”形成一个比较明确的定义:以互联网为主的一整套信息技术(包括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技术等)在经济、社会生活各部门的扩散、应用过程,不再仅限于一场信息技术、信息产品的革命,也不仅是一场对传统产业颠覆的变革,而是与不同行业相结合的思想、经济模式等全方位的冲击和变革,是对传统行业的升级。 2 “互联网+”的具体应用和表现形式 在理清“互联网+”概念的基础上,本文具体分析了目前“互联网+”引起的一些传统行业变革。 2.1 日常百货消费领域 传统集市和互联网相结合产生了淘宝,造就了一大批依靠互联网来销售的小商小贩,而传统百货卖场和互联网相结合产生了京东,还有亚马逊等依靠线上网络来销售的大型互联网百货商场,当然也有像苏宁这样线上线下并重的传统与互联网相互结合的模式。无论哪种模式,最重要的都是互联网渠道让商家的市场增加了十几倍,彻底冲破了地域概念,不用区域代理机制也能将货品销售到更远的地方。简言之,过去10年电商成功的主要基础是平台,未来10年则属于细分市场,但垂直类电商要做到细分领域的5%~10%才有生存机会,即越细分的垂直B2C越有竞争力。 初始,电商平台、物流平台、社交平台、广告平台等各种平台应有尽有,到后来,这些平台开始垂直与细分化,出现了美妆、生鲜、酒类、鞋类等更专业的平台。本质都是电商,融合社交、物流、营销等工具,为买卖双方提供最大化的服务,盈利模式上赚取的是服务费。以小米采取的饥饿营销策略为例,2014年小米出货6 112 万台,销售额达到743 亿的奇迹,如果没有“互联网+”的超前思维模式,这在线下销售将是不可想象的。 2.2 金融领域 从传统百货应用“互联网+”思维而产生的线上线下相结合的销售模式,而随着日常百货通过互联网思维发展起来的互联网销售,也就自然对传统的银行等产生冲击,衍生出了网银和支付宝等多种网络支付方式。这些新兴的支付方式,尤其是余额宝横空出世,对传统银行业产生了巨大冲击和挑战,银行业认为其不可控,普通用户也有人怀疑二维码支付存在安全隐患,但随着国家对互联网金融的研究越来越透彻,银联对二维码支付也出了标准,互联网金融得到了较为有序的发展,也得到了国家相关政策的支持和鼓励。 2014年年报数据显示,截至2014年底,余额宝用户数达到1.85 亿,规模为5 789.36 亿元,人均持有3 133 元。规模为5 789.36 亿元,人均持有3 133 元,全年为用户创造240 亿元的收益,上线以来累计创收257.94 亿元。而相比2013年17.94 亿元的创收,2014年余额宝为用户创造的收益翻了12 倍之多。 2.3 通信领域 “互联网+”通信有了即时通信,现在几乎人人都在用即时通信App进行语音、文字甚至视频交流。然而传统运营商在面对微信这类即时通信App诞生时简直如临大敌,因为语音和短信收入大幅下滑。但现在随着互联网的发展,来自数据流量业务的收入已经大大超过语音收入的下滑。可以看出,互联网的出现并没有彻底颠覆通信行业,反而是促进了运营商进行相关业务的变革升级。 2.4 交通领域 过去没有移动互联网,车辆运输、运营市场不敢完全放开,有了移动互联网以后,过去的交通监管方法受到很大的挑战。从国外的Uber、Lyft到国内的滴滴、快的,移动互联网催生了一批打车、拼车、专车软件。虽然它们在全世界不同的地方仍存在争议,但它们通过把移动互联网和传统的交通出行相结合,改善了人们出行的方式,增加了车辆的使用率,推动了互联网共享经济的发展,提高了效率、减少了排放,对环境保护也做出了贡献。 2014年底滴滴打车用户数已突破1.5 亿人,高峰期日订单量达1 217 万单。而根据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监测数据显示,预计到2015年年底,滴滴快的将达到年化总收入120 亿美元。但与Uber期望在中国市场加速扩张市场规模不同,滴滴快的则更多在产品线上进行拓展,预计2015年下半年滴滴快的旗下代驾和大巴等服务将陆续上线,同时对原本的出租车和专车产品线拓展拼车功能。 2.5 婚介领域 随着社会节奏的加快、工作压力的增大及目前男女比例的失调,传统的相亲模式也逐步适应了互联网的发展,也就有了一大批世纪佳缘、百合网等红娘网站的出现, 对上述行业的研究简单概括就是:“传统集市+互联网=淘宝”“传统百货卖场+互联网=京东”“传统银行+互联网=支付宝”“传统的红娘+互联网=世纪佳缘”;“传统交通+互联网=快的滴滴”;由此逻辑,自然而然提出如下问题:“传统农业+互联网=?”,这也是本文在第三部分将要寻求和探讨的发展模式。 3 “互联网+”浪潮中农业转型发展之路 在漫长的农业发展历史中,基本可以概括为传统农业、现代农业和未来农业三个阶段。其中,传统农业是在自然经济条件下,采用人力、畜力、手工工具、铁器等为主的手工劳动方式,靠世代积累下来的传统经验发展,以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居主导地位的农业,是采用史上沿袭下来的耕作方法和技术的农业。传统农业具有低能耗、低污染等特征,在当今时代依然发挥重要作用,但其缺点也显而易见,其农业产业链系统效率低下,与当今飞速发展的社会技术革新相违背。 相对传统农业,现代农业的进步主要体现在运用现代科学技术和生产管理方法,对农业进行规模化、集约化、市场化和农场化生产。其出发点是以市场经济为导向,以利益机制为联结,以企业发展为龙头的农业生产,是实行企业化管理,产销一体化经营的农业。但其缺点是在地域、时效方面信息收集相对有限,信息利用率低下。然而目前逐步兴起的发展模式,首先要求从思维上做出变革,即以互联网思维突破地域性、时效性等限制,从思想上改变其基本运作方式,再利用互联网的云计算进行大数据分析,根据科学的信息整理收集来指导相对应的决策生产,进一步推进产销衔接,彻底实现农业生产由生产导向转变为消费导向。 在新的“互联网+农业”模式中,目前主要缺少顶层设计,所以资本市场一哄而上、各自为政,形成了片面性、局部性的发展态势,附图为业内流传的未来农业产业规模示意图。 这种经济模式粗略估算已超过10 万亿元,其中每个环节都将有千亿甚至万亿的市场空间。产前的资源数据、土地流转、农资供给;产中的智能生产、技术服务;产后的物流销售、信息服务都可借助互联网进行深度探索。由于其经济规模的利润前景广阔,所以市场中存在各种不同的资本投资农业互联网。例如,在土地流转环节有“土流网”“土地资源网”“搜土地网”等;在农资电商领域有“云农场”“田田圈”“农一网”“农信商城”等;在农业技术方面有“农医生”“农管家”“云华农汇网”等;农业金融领域有“翼龙贷”、“农银贷”“云农宝”等;流行的B2B电商有“一亩田”“美菜网”“有菜”等;生鲜电商有“本来生活网”“许鲜网”“多点dmall”等。尽管农业互联网相关领域的投资前景巨大,但目前其出路和盈利模式还相对模糊不清,尚处于盲目的跑马圈地阶段,且主要依靠资本巨头的投资野蛮扩张。 附图 农业经济流程 有鉴于此,本文抛开或不局限于资本市场在某具体领域所投资的农业网站这一微观视角,拟从宏观上尽可能系统地探讨“互联网+农业”,即以农业传统的产供销模式为基础,以“互联网+”的开阔思维为指导,从顶层或宏观来明确方向并循序渐进地分析“互联网+农业”建设及其引起的变革。为此,须深刻认识到“互联网+农业”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并作出全面分析和实践。 产:思维上由农业专家的田间地头转变为物联网技术的远程监控,重视农业数据的采集和分析。具体到生产过程中,与现代农业自动化浇灌等技术相结合,对农作物生长采用温湿度传感器、光感传感器等互联网技术进行远程监控和数据采集,在云端对采集的相应数据做出横向(多品种等)和纵向(同品种的历年数据)比较与分析,在专家进行大数据分析的基础上,建立数字模型及不断做出修正,通过数字模型分析,不仅可进行农业生产的远程管理,还能提出农业经济未来的短期和长期需求预测分析,做到未来农产品的精准种植。 供:通过供给化统计,由消费市场转变为引导消费,利用“互联网+”积累的成熟大数据来反向引导农业生产,充分利用目前的互联网电商和成熟的物流渠道,逐步探索农业物流渠道建设。供给通过市场需求分析及农产品时效性相结合的指导原则,为农产品寻求经济成本最低的物流和市场,做到生产销售效益最大化,从而通过经济杠杆作用使农民获得最大化经济收益,进而调动农民生产的积极性。“互联网+农业”融合而成的电商平台,不能仅仅是把农产品搬到网上销售,而应该考虑对农业产业链的完善和革新。 销:尽快把农村生产的产品做到网络和实体相结合的O2O综合销售模式,通过农产品的物流销售体系分析,对农民灌输一种服务理念,使其目光逐步放远,销售收益除了产品,要有相应的服务,使农产品的销售逐步建立品牌效应和农产品服务追溯体系,进而达到利益长期化。促进专业化分工,提高组织化程度、降低交易成本、优化劳动生产率。围绕农业生产,整个农业产业链系统实现网络化、差异化、地区化。 服务:在传统产供销模式下,增加服务追踪体系,通过云计算、大数据分析等反向对生产经营过程进行精细化、信息化管理,加快推动移动互联网、物联网、二维码、无线射频识别等信息技术在生产加工和流通销售各环节的推广应用,强化上下游追溯体系对接和信息互通共享,不断扩大追溯体系覆盖面,实现农副产品“从农田到餐桌”全过程可追溯,保障“舌尖上的安全”。 4 结束语 纵观古今,任何技术的进步都有助于社会生产边界的扩大,从而提高经济绩效。目前在传统农业领域引入的“互联网+农业”的思维和技术革命,依托于移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在促进与农业的跨界融合、创新现代农业新产品、新模式与新业态、改变农业传统生产营销模式以及营造思维和社会的变革等方面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亦将为未来的农业发展和融合模式提供无限的发展空间和可能性。在“互联网+农业”的经济大背景下,通过便利化、实时化、感知化、物联化、智能化等手段,为农地确权、农技推广、农村金融、农村管理等提供精确、动态、科学的全方位信息服务,传统农业产业链将被颠覆,可以说“互联网+农业”变革是一次系统化、产业化的全方位、多角度、多领域的思维和技术变革,或将逐步成为现代农业跨越式发展的新引擎。

文章来源:《农业经济》 网址: http://www.nyjjzzs.cn/qikandaodu/2020/1229/1212.html



上一篇:农产品品质与安全快速检测技术的进展研究
下一篇:对水利工程监理工作的几点思考

农业经济投稿 | 农业经济编辑部| 农业经济版面费 | 农业经济论文发表 | 农业经济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农业经济》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