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指南
一、来稿必须是作者独立取得的原创性学术研究成果,来稿的文字复制比(相似度或重复率)必须低于用稿标准,引用部分文字的要在参考文献中注明;署名和作者单位无误,未曾以任何形式用任何文种在国内外公开发表过;未一稿多投。 二、来稿除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之外,不侵犯任何版权或损害第三方的任何其他权利。如果20天后未收到本刊的录用通知,可自行处理(双方另有约定的除外)。 三、来稿经审阅通过,编辑部会将修改意见反馈给您,您应在收到通知7天内提交修改稿。作者享有引用和复制该文的权利及著作权法的其它权利。 四、一般来说,4500字(电脑WORD统计,图表另计)以下的文章,不能说清问题,很难保证学术质量,本刊恕不受理。 五、论文格式及要素:标题、作者、工作单位全称(院系处室)、摘要、关键词、正文、注释、参考文献(遵从国家标准:GB\T7714-2005,点击查看参考文献格式示例)、作者简介(100字内)、联系方式(通信地址、邮编、电话、电子信箱)。 六、处理流程:(1) 通过电子邮件将稿件发到我刊唯一投稿信箱(2)我刊初审周期为2-3个工作日,请在投稿3天后查看您的邮箱,收阅我们的审稿回复或用稿通知;若30天内没有收到我们的回复,稿件可自行处理。(3)按用稿通知上的要求办理相关手续后,稿件将进入出版程序。(4) 杂志出刊后,我们会按照您提供的地址免费奉寄样刊。 七、凡向文教资料杂志社投稿者均被视为接受如下声明:(1)稿件必须是作者本人独立完成的,属原创作品(包括翻译),杜绝抄袭行为,严禁学术腐败现象,严格学术不端检测,如发现系抄袭作品并由此引起的一切责任均由作者本人承担,本刊不承担任何民事连带责任。(2)本刊发表的所有文章,除另有说明外,只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刊观点。由此引发的任何纠纷和争议本刊不受任何牵连。(3)本刊拥有自主编辑权,但仅限于不违背作者原意的技术性调整。如必须进行重大改动的,编辑部有义务告知作者,或由作者授权编辑修改,或提出意见由作者自己修改。(4)作品在《文教资料》发表后,作者同意其电子版同时发布在文教资料杂志社官方网上。(5)作者同意将其拥有的对其论文的汇编权、翻译权、印刷版和电子版的复制权、网络传播权、发行权等权利在世界范围内无限期转让给《文教资料》杂志社。本刊在与国内外文献数据库或检索系统进行交流合作时,不再征询作者意见,并且不再支付稿酬。 九、特别欢迎用电子文档投稿,或邮寄编辑部,勿邮寄私人,以免延误稿件处理时间。

南稻北粟:中国农业起源

来源:农业经济 【在线投稿】 栏目:综合新闻 时间:2020-11-12 12:22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河南舞阳贾湖出土炭化稻米 作者供图 农业起源是一个漫长的社会经济演变过程。考古资料显示,中国古代农业起源的过程经历了数千年之久,起始自年前出现的人类耕作行为,完成

■河南舞阳贾湖出土炭化稻米 作者供图

农业起源是一个漫长的社会经济演变过程。考古资料显示,中国古代农业起源的过程经历了数千年之久,起始自年前出现的人类耕作行为,完成于距今5000年前的农业社会建立。其间,采集狩猎在人类生活中的比重日渐衰落,农业生产的比重日渐增大,最终农业生产取代采集狩猎成为人类社会经济的主体,标志着社会发展进入农业社会阶段。

南方稻作起源与发展

现今世界上主要栽培作物的驯化时间大多是起始于距今年前后,这与更新世末期至全新世初期的全球气候变化直接关联。目前,在中国发现的年以前的古代稻遗存出土自四处考古遗址:江西万年县的仙人洞遗址和吊桶环遗址、湖南道县的玉蟾岩遗址,以及浙江浦江县的上山遗址。其中,仙人洞、吊桶环和玉蟾岩是洞穴遗址,上山遗址虽是露天遗址,但仅发现了一座疑似房屋遗迹,说明这一时期的古代先民仍处在季节性半定居状态。

这四处考古遗址均出土了大量的动物骨骼,经鉴定全部都属于野生动物遗骸;出土的石器和骨器都属于狩猎工具或加工工具,没有发现明确的农耕工具。由此可见,当时的社会经济仍属于采集狩猎阶段。然而,在这四处考古遗址均发现了水稻遗存,例如上山遗址浮选出土了炭化稻米,在出土的红烧土残块内发现了炭化稻壳,以及在陶土中掺入稻壳的陶器制作技术。据此推测,稻已经成为当时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植物种类,古代先民在采集野生稻的同时,很有可能开始实施了某些耕种行为。

在农业起源研究中,耕种是一个特定概念,专指人类为了有利于植物的生长而采取的各种行为,如平整土地、砍伐烧荒、播撒种子、除草管理等。耕种行为是栽培作物驯化的前提,也是农业形成的先决条件,所以人类耕种行为的出现可以作为农业起源过程起步的标志。

距今8000年前后是农业起源的关键阶段,出现了常年定居村落,陶器制作逐渐标准化,磨制石器的比例不断增加,开始了真正意义上的农耕生产和家畜饲养。

目前,在中国发现的明显带有稻作农业特点的早期考古遗址都属于这个时期,例如湖南澧县的彭头山遗址和八十档遗址、浙江萧山的跨湖桥遗址和嵊州的小黄山遗址、河南舞阳的贾湖遗址和邓州的八里岗遗址等。这些考古遗址都出土有水稻遗存,以及间接反映农耕生产的田间杂草遗存,同时也出土了菱角、莲藕、橡子等通过采集获得的野生植物遗存。根据量化分析发现,与采集获得的野生食物资源相比,水稻遗存并不具备明显的优势。

另外,这些遗址出土的动物遗骸都是以鹿为代表的野生动物为主,家养动物的出土数量非常少,说明与种植业相伴的家畜饲养业刚刚起步。农业的起源是一个渐变过程,在这个过程的早期阶段,古代先民虽然已经从事稻作生产,并开始饲养家畜,但食物来源仍然主要依靠采集狩猎。当时的社会经济主体应该是采集狩猎(渔猎),属于农业生产范畴的水稻种植和家畜饲养,仅是辅助性的生产活动。

距今7000-6000年间的河姆渡文化对稻作农业起源研究具有重要意义,21世纪初在河姆渡遗址附近又发现一处属于河姆渡文化时期的考古遗址,即田螺山遗址。

在田螺山遗址出土了异常丰富的植物遗存,包括水稻、菱角、橡子、芡实、南酸枣核、柿子核、猕猴桃籽以及各种杂草植物种子。根据量化分析,水稻是当时人们最重要的食物资源,但采集获得的橡子、菱角、芡实等仍然是不可或缺的食物构成。这说明在河姆渡文化时期,虽然稻作生产已经成为了社会经济的主体,但尚未完全取代采集狩猎,由于当时的稻作生产水平较低,仍需要通过采集狩猎补充生活资料来源。

漫长的稻作农业起源过程在良渚文化时期终于完成。良渚文化是分布在环太湖地区的新石器时代晚期文化,测定年代在距今5200-4300年间。良渚文化时期,环太湖地区的考古遗址数量骤增,反映出人口大幅度增长,这应该与稻作农业的高速发展直接相关。在良渚文化分布的核心区域即浙江余杭地区,发现了一座宏伟的良渚古城,在古城的北部和西北部还发现了大型水利工程,这些建设工程需要投入的劳动量十分巨大。

一个距今5000年前的区域性古代社会群体竟然有如此强大的社会组织能力,抽调大量劳动力从事与基本生活资料生产无关的劳役,反映出当时的稻作农业生产已经发展到相当高的水平。水稻单位面积产量增加,仅需要投入一部分社会成员从事农业生产就可以为全社会提供充足的粮食。

文章来源:《农业经济》 网址: http://www.nyjjzzs.cn/zonghexinwen/2020/1112/1153.html



上一篇:潜山市农业农村局组织骨干农技人员赴江西观摩
下一篇:淄博市农业农村部门扎实推进“四减四增”工作

农业经济投稿 | 农业经济编辑部| 农业经济版面费 | 农业经济论文发表 | 农业经济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农业经济》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