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指南
一、来稿必须是作者独立取得的原创性学术研究成果,来稿的文字复制比(相似度或重复率)必须低于用稿标准,引用部分文字的要在参考文献中注明;署名和作者单位无误,未曾以任何形式用任何文种在国内外公开发表过;未一稿多投。 二、来稿除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之外,不侵犯任何版权或损害第三方的任何其他权利。如果20天后未收到本刊的录用通知,可自行处理(双方另有约定的除外)。 三、来稿经审阅通过,编辑部会将修改意见反馈给您,您应在收到通知7天内提交修改稿。作者享有引用和复制该文的权利及著作权法的其它权利。 四、一般来说,4500字(电脑WORD统计,图表另计)以下的文章,不能说清问题,很难保证学术质量,本刊恕不受理。 五、论文格式及要素:标题、作者、工作单位全称(院系处室)、摘要、关键词、正文、注释、参考文献(遵从国家标准:GB\T7714-2005,点击查看参考文献格式示例)、作者简介(100字内)、联系方式(通信地址、邮编、电话、电子信箱)。 六、处理流程:(1) 通过电子邮件将稿件发到我刊唯一投稿信箱(2)我刊初审周期为2-3个工作日,请在投稿3天后查看您的邮箱,收阅我们的审稿回复或用稿通知;若30天内没有收到我们的回复,稿件可自行处理。(3)按用稿通知上的要求办理相关手续后,稿件将进入出版程序。(4) 杂志出刊后,我们会按照您提供的地址免费奉寄样刊。 七、凡向文教资料杂志社投稿者均被视为接受如下声明:(1)稿件必须是作者本人独立完成的,属原创作品(包括翻译),杜绝抄袭行为,严禁学术腐败现象,严格学术不端检测,如发现系抄袭作品并由此引起的一切责任均由作者本人承担,本刊不承担任何民事连带责任。(2)本刊发表的所有文章,除另有说明外,只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刊观点。由此引发的任何纠纷和争议本刊不受任何牵连。(3)本刊拥有自主编辑权,但仅限于不违背作者原意的技术性调整。如必须进行重大改动的,编辑部有义务告知作者,或由作者授权编辑修改,或提出意见由作者自己修改。(4)作品在《文教资料》发表后,作者同意其电子版同时发布在文教资料杂志社官方网上。(5)作者同意将其拥有的对其论文的汇编权、翻译权、印刷版和电子版的复制权、网络传播权、发行权等权利在世界范围内无限期转让给《文教资料》杂志社。本刊在与国内外文献数据库或检索系统进行交流合作时,不再征询作者意见,并且不再支付稿酬。 九、特别欢迎用电子文档投稿,或邮寄编辑部,勿邮寄私人,以免延误稿件处理时间。

高等教育投入与人才聚集与区域经济增长贡献的(2)

来源:农业经济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0-07-13 10:38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4 小结 综上所述,关于高等教育投入和人才聚集分别对区域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较多,成果也较丰富,但在也存在一定的不足,主要是在研究高等教育投入

4 小结

综上所述,关于高等教育投入和人才聚集分别对区域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较多,成果也较丰富,但在也存在一定的不足,主要是在研究高等教育投入时候往往忽视了某区域人才流动的因素,或者缺乏高等教育和人才聚集两者共同投入对区域经济影响的研究内容相对较少,所以二者同时投入对区域经济发展如何共轭驱动,就成为目前一个很有研究价值和值得深入探讨的学术问题。

[1] 李星云.教育与经济论[M].合肥:安徽人民出版社,2008:3-4.

[2] 王玉珣.孔子教育经济思想探微[J].教育与经济,1991(2):59-64.

[3] (英)亚当·史密斯著.国富论[M].郭大力,王亚南,译.上海:上海三联书店,2009:1.

[4] (英)马歇尔著.经济学原理[M].廉运杰,译.北京:华夏出版社,2005:187.

[5] Hulten C.The Importance of Education and Skill Development for Economic Growth in the Information Era.NBER Working Paper No.,November 2017.

[6] Hanson G. H. & Slaughter M. J. High-skilled Immigration and the Rise of STEM Occupations in US Employment,paper presented at NBER Conference on Research in Income and Wealth,16-17 October,2015 at Bethesda,MD.

[7] Rajani R.,Millaseau S.,Rimington H,et and Economic Growth:A Case Study of Discussion,2006(2).

[8] 马陆亭.高等教育跨世纪改革为新世纪发展留下的思想财富[J].高等教育管理,2013(4):1-7.

[9] 杨天平,刘召鑫.中国高等教育对经济增长贡献率的分析比较[J].高校教育管理,2014(3):7-16.

[10] 郑丽琴.高等教育经费投入对经济增长的驱动力影响实证研究——基于西北五省数据的LMDI 分解[J].数学的实践与认识,2014(4):92-96.

[11] 刘红梅.高等教育与区域经济协同发展研究述评[J].宁德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02):41-45.

[12] 郭必裕.高教层次结构与区域经济的关系[J].江苏高教,2003(5):18-20.

[13] 于强,韩庆璞.河北省产业集群与人才集聚的互动发展研究[J].经营管理者,2014(13):101-102.

[14] 张仁汉.人才集聚效应: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新引擎[J].浙江经济,2013(9):36-37.

[15] 赵龙峰.山西省科技型人才聚集与高新技术产业聚集的协调发展研究[D].山西:太原理工大学,2015.

[16] 洪进,余文涛,杨凤丽.人力资本、创意阶层及其区域空间分布研究[J].经济学家,2011(9):28-35.

[17] 刘林.高等教育与人才集聚两种投入对区域经济增长的共轭驱动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14.

[18] 高素英,赵曙明,王雅洁.人力资本与区域经济增长动态相关性研究[J].经济与管理研究,2010(1)::10.3969/

[19] 潘康宇,赵颖,李丽君.人才聚集与区域经济发展相关性研究——以天津滨海新区为例[J].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2012(10)::10.3969/

[20] 田帆,方卫华.人才流失影响因素研究——基于中国、俄罗斯、巴西三国的比较分析[J].中国经贸导刊,2014(29):50-52.

[21] 百度百科.共轭概念[EB/OL].

[22] 郭莉.当代中国大学学术权力与行政权力的共轭机理研究[D].徐州:中国矿业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13:54-60.

[23] 刘林,郭莉,李建波,丁三青.高等教育和人才集聚投入对区域经济增长的共轭驱动研究——以江浙两省为例[J].经济地理,2013(10):15-20.

[24] 曾玖林.长江经济带高等教育投入和产业集聚水平对区域经济增长的共轭驱动研究[J].教育财会研究,2015.26(05):36-41.

在经济高速发展的知识经济时代,影响区域经济增长的因素众多,其中高等教育和人才建设投入是关键性的影响因素,经济的增长离不开人才建设投入,而提高人才的质量离更不开高等教育投入。在高等教育投入限定在特定的区域内时,其经济会因为人才流动而产生直接影响。1 高等教育投入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高等教育投入对经济发展的作用获得了广泛认可,中国古代思想家、教育家孔子曰:“既庶富之,既富教之。”[1]强调人力资源是提高经济的重要条件,但教育却是提高人力资源的质量重要途径,同时孔子也强调教育对经济发展具有反作用。[2]近代英国政治经济学家亚亚当·史密斯在《国富论》[3]和马歇尔的《经济学原理》[4]均提到,只有依靠教育投入可以提高劳动力的熟练技巧和判断力,才能提高国民财富。“人才”,在《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 年)》中表述为受过高等教育的人群统称,现代学者就高等教育投入对经济增长的影响进行了较多的研究,对美国高等教育与经济增长的协同性研究表明,人力资源和经济在美国经济发展过程中具有显著的互补性,且其科技发展水平决定二者的配置比例,[5]汉森(2015)通过对1980 年-2010 年每隔10 年的抽样调查数据分析,结果表明高技术移民大大促进了美国STEM(科学、技术、工程、数学)领域的发展;[6]拉贾尼(2006)通过对澳大利亚1969-2003 年之间的高等教育与经济增长抽样调查,发现教育投入对人均GDP增长的贡献率达到31%,[7]具有显著协同性。马陆亭(2016)表明不管在长期或者短期内,高等教育对经济增长的作用一直呈显性影响,尤其是长期的促进作用更明显;[8]学者杨天平(2014)采用生产函数模型估算各类各级教育对国家、区域和省市经济增长的贡献;[9]学者郑丽琴(2014)通过构建区域经济增长总量模型分析高等教育投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最大;[10]学者刘红梅(2019)对高等教育与区域经济协同发展在研究方法、研究对象、研究内容以及对策建议[11]等方面进行概括总结,表明国内目前二者协同具有密切关联;学者郭必裕从高等教育的层次研究出发,表明在高等教育的层次与区域经济关系密切。[12]综上研究表明,高等教育投入对经济增长有直接或间接、长期或短期作用,也形成了一定的成果体系。2 人才聚集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目前人才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已成为共识,国、内外学者就人才聚集的影响因素和效应进行了定量和定性的研究,如学者于强(2014)表明产业结构变化会导致人才流动,所以区域产业和人才聚集存在互动关系,从而影响区域经济的发展;[13]学者张仁汉(2013)对人才聚集的效应进行了定性分析,主要包括激励机制、绩效提升等方面;[14]赵龙峰(2015)以山西省为例研究山西省科技人才聚集与高新技术产业聚集相互作用机制,认为二者存在动态协调关系;[15]洪进(2011)对1999-2007 年期间中国30 个省面板数据研究得出文化创意人才的空间聚集可以直接促进劳动生产率,也间接通过区域技术创新、产业结构、城市化水平等因素间接影响区域劳动生产率从而影响区域经济发展水平;[16]学者张同(2018)采用聚集规模、人才结构等10 个方面构建了人才聚集评价体系,对效应进行了定量分析。大量的定性和实证研究的结果均表明,人力资本的空间布局是符合“中心-外围”模型的,人力资本的空间分布可以形成聚集效应,即人才聚集效应;[17]高素英(2010)以河北省为例运用向量自回归模型与方差分解法分析了河北省一般人才与高层次人才对河北省的经济增长均存在正向的促进作用;[18]另外,从人才聚集与区域经济发展协同角度出发研究其演变的规律也有不少,潘康宇(2012)构造5 项人才聚集指标和6 项经济增长指标系统,用matlab 软件透彻分析了天津滨海新区人才聚集与天津滨海新区经济的协同演进规律;[19]在经济增长对人才聚集作用方面,学者田帆(2014)以中国、俄罗斯、巴西三个国家为例,从国家间的人才流动导致部分国家人才大量流失角度分析,认为国家对科技及教育的投入能够减缓人才流失速度并且是吸引人才回归的重要手段,应增加本国人才聚集。[20]综上研究表明,人才聚集对经济增长存在密切的关联,并且经济要素也是影响人才聚集的首要因素,但在高等教育与人才聚集共同投入影响经济发展的研究成果较少。3 共轭研究共轭的本意是两头牛背上的架子,其使两头牛同步行走,[21]在数、理、化等学科中都有出现并广泛应用,定义为按一定的规律相配的一对。关于共轭研究大多数研究均集中在自然科学研究,但在社会科学研究中使用共轭的概念较少,学者刘林(2013)提出共轭是包含“共轭要素”和“轭”的一种组合状态,即制约和促进同时存在于互相影响的状态,当系统处在共轭状态时,不仅整个结构将呈现相对稳定的状态,其也具备了较强的对环境适应性等特点。在教育领域中的研究,最早尝试论述教育系统的共轭理论的郭莉(2013),在其博士论文《当代中国大学学术权力与行政权力的共轭机理研究》,通过研究教育与学术权力的共轭含义、特点及内涵,用于阐释大学学术权力与行政权力的关系;[22]刘林(2013)利用共轭视角构建了高等教育投入与人才集聚对区域经济影响的共轭模型,对江苏、浙江两省进行了实证研究及分析;[23]曾玖林(2015)以长江经济地区为研究对象,构建高等教育投入和产业集聚水平对区域经济增长的共轭驱动模型,对2000-2012 年长江经济带沿线省市高等教育投入和产业集聚水平进行实证研究。[24]共轭理论在非教育领域的研究方向较多且杂,非本文重点,故略去。4 小结综上所述,关于高等教育投入和人才聚集分别对区域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较多,成果也较丰富,但在也存在一定的不足,主要是在研究高等教育投入时候往往忽视了某区域人才流动的因素,或者缺乏高等教育和人才聚集两者共同投入对区域经济影响的研究内容相对较少,所以二者同时投入对区域经济发展如何共轭驱动,就成为目前一个很有研究价值和值得深入探讨的学术问题。参考文献[1] 李星云.教育与经济论[M].合肥:安徽人民出版社,2008:3-4.[2] 王玉珣.孔子教育经济思想探微[J].教育与经济,1991(2):59-64.[3] (英)亚当·史密斯著.国富论[M].郭大力,王亚南,译.上海:上海三联书店,2009:1.[4] (英)马歇尔著.经济学原理[M].廉运杰,译.北京:华夏出版社,2005:187.[5] Hulten C.The Importance of Education and Skill Development for Economic Growth in the Information Era.NBER Working Paper No.,November 2017.[6] Hanson G. H. & Slaughter M. J. High-skilled Immigration and the Rise of STEM Occupations in US Employment,paper presented at NBER Conference on Research in Income and Wealth,16-17 October,2015 at Bethesda,MD.[7] Rajani R.,Millaseau S.,Rimington H,et and Economic Growth:A Case Study of Discussion,2006(2).[8] 马陆亭.高等教育跨世纪改革为新世纪发展留下的思想财富[J].高等教育管理,2013(4):1-7.[9] 杨天平,刘召鑫.中国高等教育对经济增长贡献率的分析比较[J].高校教育管理,2014(3):7-16.[10] 郑丽琴.高等教育经费投入对经济增长的驱动力影响实证研究——基于西北五省数据的LMDI 分解[J].数学的实践与认识,2014(4):92-96.[11] 刘红梅.高等教育与区域经济协同发展研究述评[J].宁德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02):41-45.[12] 郭必裕.高教层次结构与区域经济的关系[J].江苏高教,2003(5):18-20.[13] 于强,韩庆璞.河北省产业集群与人才集聚的互动发展研究[J].经营管理者,2014(13):101-102.[14] 张仁汉.人才集聚效应: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新引擎[J].浙江经济,2013(9):36-37.[15] 赵龙峰.山西省科技型人才聚集与高新技术产业聚集的协调发展研究[D].山西:太原理工大学,2015.[16] 洪进,余文涛,杨凤丽.人力资本、创意阶层及其区域空间分布研究[J].经济学家,2011(9):28-35.[17] 刘林.高等教育与人才集聚两种投入对区域经济增长的共轭驱动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14.[18] 高素英,赵曙明,王雅洁.人力资本与区域经济增长动态相关性研究[J].经济与管理研究,2010(1)::10.3969/[19] 潘康宇,赵颖,李丽君.人才聚集与区域经济发展相关性研究——以天津滨海新区为例[J].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2012(10)::10.3969/[20] 田帆,方卫华.人才流失影响因素研究——基于中国、俄罗斯、巴西三国的比较分析[J].中国经贸导刊,2014(29):50-52.[21] 百度百科.共轭概念[EB/OL].[22] 郭莉.当代中国大学学术权力与行政权力的共轭机理研究[D].徐州:中国矿业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13:54-60.[23] 刘林,郭莉,李建波,丁三青.高等教育和人才集聚投入对区域经济增长的共轭驱动研究——以江浙两省为例[J].经济地理,2013(10):15-20.[24] 曾玖林.长江经济带高等教育投入和产业集聚水平对区域经济增长的共轭驱动研究[J].教育财会研究,2015.26(05):36-41.

文章来源:《农业经济》 网址: http://www.nyjjzzs.cn/qikandaodu/2020/0713/396.html



上一篇:“后二青会时代”山西经济可持续发展路径研究
下一篇:浅析会计专业学生职业能力培养

农业经济投稿 | 农业经济编辑部| 农业经济版面费 | 农业经济论文发表 | 农业经济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农业经济》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